盼望着,盼望着,夏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微风徐徐,草长莺飞。四月的我们伴随三小时车程来到了常德·桃花源,开启了期盼已久的研学旅行。接下来,就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一下君山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在桃花源的研学之旅吧!
常德研学的第一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常德著名的老西门,老西门是常德打造的“城市中央休闲区”和“文化新地标”。窨子重修面貌新,文豪足迹引游人。城墙文庙牌坊古,熠熠生辉老西门。老西门全面展现了老常德历史文化民俗记忆,复建湘西北民居典范——窨子屋、重构常德饮食文化符号——钵子菜博物馆、传承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保护开发护城河和明清老城墙等。
饭后我们到了下一个景区——诗墙。在沅江的旁边,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有一面墙写满了诗。在这里,同学们分为两组,导游先介绍了规则,然后每组两个班进行飞花令比拼,然后再由获胜的小班分别进行终极比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一句我一句不分上下,经过激烈的对决,215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夜幕降临,放下书本的同学们,随着歌声舞曲声响起,流行歌曲,拉丁舞曲,即使是再简单的舞台,音乐,少年们摇摆的身姿、嘹亮的歌喉,纷纷展现出青春的活力和魅力,阳光向上。一路行程,一路学程。接下来的青春晚会上,风华正茂的少年们纷纷登场,别看同学们平时都是深藏不露,只要有了展示的舞台,个个能唱能跳,才艺非凡,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同学们实力爆棚,精彩不容错过。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桃源工艺术博物馆,了解傩戏等民俗文化,感受桃源木雕技艺之精湛。随后又走进了桃川书院。山间绿荫遮蔽,与世隔绝,在桃川书院的亭旁,君中学子更换书生装,有序进入国学讲堂,由国学讲师介绍孔子以及拜孔的缘由,接着举行拜礼。君中学子传承礼仪讲学,学习中国传统礼仪,传承尊师礼仪,感念师恩。
来常德不试试特色“常德擂茶”就不是完整的研学之旅。所以今天中午的重头戏就是——午餐喝擂茶。摆开八仙桌,色香味俱全的十几种“压桌”食品,热气腾腾、浓白香醇的擂茶,学生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擂茶”品尝之旅。常德自古产茶,在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乡间生活中,茶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乳交融,逐步衍生出以常德擂茶为特色的茶饮文化。了解常德,不如就从一碗常德擂茶开始。
晚上,为近距离感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全体师生乘船出发参观《桃花源记》实景演出。《桃花源记》实景演出以河流为媒介、以画中游的全新浸入式观演模式,结合自然生态景观打造世界首个“十里秦溪”河流剧场,生动还原了陶渊明先生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近400位演员真实再现了陶渊明先生笔下无数文人骚客倾心向往的绝世圣境,歌曲、歌剧、山歌、婚礼等精彩绝伦,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极致的视听感受,重现千百年华人心中魂牵梦萦的梦幻场景。
同学们吃完早餐,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司马楼,开始了今天旅程。司马楼结构严谨、气派宏伟,以唐代大诗人、朗州司马刘禹锡命名。其建筑风格为仿唐建筑形式,是常德市唐代结构的重现,深具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的价值。同学们首先参观司马楼和小诗墙公园, 一竖纵贯三千年,一横跨越五大洲,一撇一捺荟萃书坛名家墨宝。参观完司马楼和小诗墙,研学导师组织同学在司马楼前朗诵诗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碧霄。”司马楼下书声琅琅,是历史在嘹亮高歌,是诗魂在游漾翩跹。接下来是最后一站——大、小河街,同学们在大小河街了解到了唐朝时的常德风貌,也见证了一条在常德会战中消失后还原重现的特色古街。午饭过后,三天两夜的桃花源研学实践活动到这里就圆满结束,同学们吃完午饭也踏上了归途。
三天一路走来,确实有着太多的回忆,所有的同学在本次研学中表现都很棒,自理能力和团队意识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这次研学活动中,不管是沿途的风景、相伴的老师还是同行的队 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这是一场亦学亦游,研学合一的活动,学子们在研学中成长,在游历中增长学识,在文化中滋养品格,真正做到研有所学,学有所获。
撰稿(黄欣欣、罗思柔)